1945年前西太热带气旋较强实测汇总兼早期观测历史回顾 热带气旋档案

DG 联合rdy 2023-12-01 01:16:43 4213

最新回复 (31)
  • 联合rdy DG 2023-12-22 01:11:26
    0 引用 21

    十、1900年11、12月关岛、菲律宾以东两次极强台风及1900风季简述
           关岛,地处西太平洋第二岛链的中部,也常常被作为西太低纬主洋面菲东和远洋两大板块的分界线。关岛所处的位置受台风影响相当频繁(且集中在秋冬),而且在缺乏卫星等遥测手段的时期,也是对菲律宾、我国东南沿海和日本的重要台风观测预警前哨站(此类还有父岛、雅浦岛、帕劳等),经常可以提前两三日及以上观测到台风在附近生成或通过。19世纪末关岛开始配备仪器观测,马尼拉观象台即十分倚重其观测对菲律宾沿海的预警作用,并在此后于关岛、雅浦两地派驻了直属观测点,此是后话。而在新世纪路口的1900年,关岛也将迎来其史上最强的一场台风(以气压排行)。但是,由于缺乏关岛的详细过程数据和其他位置的资料,我们暂时很难对此次台风作更深入的分析。本年12月的另一场更强的台风也基本是如此(除了有过程数据外)。
           1900年11月,美国军舰Yosemite正停泊在关岛西岸的Apra港。两年多以前,美国在美西战争中战胜西班牙,取得了西班牙在亚太的两块殖民地,关岛和菲律宾。而一年多前,也正是Yosemite载着美国政府派来的管理人员抵达了关岛。11月12日开始,关岛开始吹起越来越大的东北风,这是台风来临的前兆。13日上午,东北风急剧加大,Yosemite被离岸的东北风吹离港口,其后试图回港,但被大风吹向西南方,并在关岛西南近岸的环礁触礁沉没,部分幸存者在附近的小岛上等待数日后才获救。此时,东北风在关岛东-北岸引起了强烈的风暴潮,将大量建筑夷为平地。中午刚过,关岛的风向从东北迅速转向东南,并在13时录得低达27.4inHg(927.9hpa)的气压(马尼拉观象台载695.95mmHg=927.8hpa; 未进眼; 后有记载27.35inHg或69[4/6].95mmHg者均应有误)。这表明一个强度极强的台风自关岛以南近处自东向西通过,其通过关岛CPA时中心气压应至少在910hpa。另有说法某处录得了最高107mph(~93kt)的风速。这个气压也让其成为关岛观测历史上气压最低的台风(低于1962Karen的931.9hpa和1976Pamela的932hpa)。同时,相当数量的椰子树出现秃头(图1远处),提示此台风风速必然也达到了相当强的水平。在此次台风中,关岛绝大多数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田大面积被毁,统计到的伤亡有数十人。
           对于此台风的路径,由于缺乏远洋观测,我们并不十分清楚,但从通过关岛的强度判断,此台风有较大可能生成于160E附近或以东,5-10N的低纬洋面,其后保持稳定的西-西北西路径,通过关岛后在菲东转向,随后转温或并入西风带。



    图1 1900关岛台风破坏照片,可见大量树木因风暴潮倒伏



           而在一个月后的12月中旬,另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正在西太深处酝酿。12月14日晚,商船Arethusa在马尼拉-关岛航线上行至中途时,开始被卷入一个台风的外围环流。随着台风向西北西推进,整个15日,船都在逐渐被卷入台风中心,风向也自北北东-东北且风力持续加大。到了20时,气压已经降至980hpa,而22时以后则跌破950hpa,半夜气压更是跌破900hpa,来到896hpa。然而气压还在下降,到了16日凌晨一点,气压终于来到了最低值664.45mmHg(885.8hpa),船也于此时经过了台风中心,位置大约在13.5N,135E。在风眼中停留约一小时后,船又进入暴风区,风向此时转向南南东,船被猛烈向北北西方向推移了一个多纬度,随后由于损坏严重不得不返回马尼拉修复。其后,台风在菲律宾以东转向,随后北上并入西风带。
           Arethusa录得的885.8hpa最低气压,使其成为本表中气压第二低的台风(超过1927.8 Saparoea台风的886.7, 仅低于1945.9 枕崎台风/Ida的865.2),也是仅四个录得900-的台风之一(1900.12 1927.8 1944.10 1945.9),而且也是本表冬三月最强台风,很可能也是有观测记录以来西太平洋12月最强台风(其后的候选者有1944眼镜蛇台风、1964Opal和2014黑格比,其中眼镜蛇台风有疑似907.6hpa的船舶实测,Opal在1964.12.11 22Z飞机实测903hpa)。


    补充资料(231228):Typhoon in Micronesia (参考资料4.6) P48提到,1900年12月12日,密克罗尼西亚西卡罗林群岛的Lamotrek环礁(~7°27.5'N 146°22.75'E)曾遭受一场较弱台风袭击,结合其他记载来看此次台风基本上就是袭击Arethusa的极强台风。结合Yap的观测及Ulithi环礁对此并无记载可以推断,此台风距离Yap、Ulithi不会太近,可以推定其先走西北路径(12.12-14?),通过关岛和Ulithi之间 (约12.14早间),然后在Ulithi以北转向西北西 (约12.15早间),随后袭击Arethusa (12.15晚-16晨),最后再在吕宋以东转向(12.17-18?)。其生成日期可能不晚于12月11日生成位置约在5.5-7N, 147.5-150E这一范围内。





    图2-3 Arethusa过程表和气压曲线


           实际上除了这两个极强台风,1900年西太风季仍有很多亮点。下面就来简单概括一下本年度风季。
           在1899年冬的强厄(NDJ +1.7)后,1900年上半年的厄距平一路衰弱,7月以后转为暖中性,但11月开始又发生了一次持续数月的弱厄事件(DJF +0.6; 以上数据来源: ENS ONI 1850-2023, 下同)。由于厄后效应影响,1900年整个上半年没有观测到任何台风*,仅6月在台湾附近有弱低压,7月也仅在主洋面上记录到一个台风。但8月开始,生成数量开始猛增,8-10月均记录到4个台风。8月主洋面记录到2个台风,其中一个转向于8.19登陆日本九州东部,宫崎最低956.0hpa历史第五大分959.9hpa历史第三。另外两个台风分别在南海和登陆菲律宾进入南海。9月南海继续生成一个台风,另外一个登陆菲律宾,还有一个从小笠原群岛以东一路平西行进,9.13通过冲绳以南,一船舶记录到958.7hpa,那霸967.8hpa,随后在9.15先后登陆台湾北部和闽北。最后一个台风9月末在菲东生成,在琉球以南转向后,掠过奄美大岛以南,随后擦过潮岬,9.28晨登陆滨松附近。名濑录得964.2hpa,潮岬961.2hpa,滨松957.9hpa历史第二。10月初开始,连续四个台风在半个月内在菲东生成并先后登陆菲中、越南,其中10月初,一台风在10.4登陆岘港以南,岘港录得971.9hpa,猛烈的风暴潮和迎风坡强降水造成的次生灾害导致约1500人死亡。第二个台风较弱,登陆了越南南部,第三个台风登陆归仁附近,造成300-500人死亡,第四个台风登陆菲中后在南海北上。11月记录两个台风。11月初,一台风在菲东生成,以WNW穿过菲中后,转北,11.10登陆香港附近,香港罕见的在11月遭受较强台风直击,香港天文台录得973.1hpa。11月中,一特强台风从关岛以南近处掠过,关岛11.13最低927.9hpa(见上文)。12月同样记录到两个台风**,一个登棉兰老岛进入南海南部,另外一个强度特强,在菲东转向,12.16有船舶记录到885.8hpa(上文)。全年一共记录到18个左右台风和数个低压。可以看到,1900年的台风分布在春夏明显受到厄后影响,而秋冬再次受到重新发展的厄影响,出现了远洋生成而后高强度西行的数个台风,同时我们可以推测,在远洋可能还存在数个没有记录到的台风。同时加上登陆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站点碰到中心的小环流台风、主洋面上持续时间较短和较弱、较小的台风,1900年实际可能有30个左右的台风生成。强度上,仅11、12月的两个特强台风就足以使1900年非常突出了。其中,11月关岛台风在通过关岛附近时可能有接近900hpa左右的气压,其和12月的886hpa都很可能具有顶超及以上强度(≥155kt)。

    *231231注:实际上5月26-27日有台风通过关岛以南 (Typhoon in Micronesia P23, 43)。

    **231231注:12月有弱台风通过马绍尔群岛南部 (Typhoon in Micronesia P107, 169),但具体时间不明,无法判断是否和Arethusa遭遇之台风是同一系统。

    最后于 2023-12-31 13:05:47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 联合rdy DG 2023-12-22 01:14:14
    0 引用 22

    十一、1901年8月东海南部-闽北"De Witte"台风

           常年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正是东亚副热带高压脊线最北之时,一般将达到30N左右;也是西北太平洋26℃等温线达到最北的时期,在日本以东常能达到40N左右,在东亚近海将推进到日本海中南部和黄海北部-渤海一线。此时,自然是东海到日本以南广大中纬度洋面海温、潜热一年中最高的时段,同理,也就成为一年中台风适宜生成、发展区最北的时间。这些条件,都导致以较高强度登陆华东沿海(在我处定义指福建闽江口以北至山东半岛)的台风的数量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1901年7月末,又是一年盛夏。而此时的东海,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震撼。

           1901年7月30日,位于琉球群岛上的三个测站:奄美大岛、那霸、石垣岛,气压不约而同的感受到了一丝微弱的下降。在盛夏时节,这基本只能指向一个预兆;那就是一场台风不久后将要到来。31日,随着那霸的气压相对更加明显的下降,以及转为东北且明显增大的烈风,都更加能确定,台风自东南方向而来,且逐渐靠近琉球岛链中部。8月1日凌晨,那霸、石垣岛的气压也先后跌破了1000hpa。此日,则是石垣岛的风迅速加大,且为北风,指示台风中心在其偏东方向。随着晚间那霸风向顺转为东风且石垣岛气压跌至低于那霸,这就更加能够确定台风将从冲绳岛和八重山列岛间通过,更为接近石垣岛,且移向可能由西北转为西北西。8月2日晨6时左右,那霸的气压来到了最低点985.2hpa,几乎同时风速达到最大,而此后气压逐渐回升且风向转为东南东,都说明台风中心于2日早晨在那霸以南通过CPA,且移向西北西方向。同时,石垣岛的气压跌破了970hpa,并在正午达到最低点965.1hpa;风向由北迅速逆转为西,说明当日中午台风中心以较近距离通过了石垣岛以北。对于琉球诸岛而言,这场台风只不过是几乎每一年都会发生的中等影响台风;而前方仍旧温暖的东海南部,将使台风在接下来的洋面乃至陆地上,持续维持、增强乃至发挥更大的威力。

           从南海到台湾海峡再到东海中西部,是一条古老的主要航线,从印度洋和南海沿岸各地而来的船舶都要沿此前往中国东部沿岸、朝鲜半岛和日本西部,反之亦然。时至今日,这里仍是全球最为繁忙的航路之一。而自8月1日开始,没有卫星、雷达,无线电极为稀少的时代,在此航线上的众多船舶将迎来一次巨大的考验。1日中午,在台湾以北近海向东北航行的轮船Laisang,首先从气压的下降和天空中云量的增加,察觉到了台风的来临。2日凌晨,随着气压跌破1000hpa以及风力的明显加大,台风愈加逼近。在那个年代,一般轮船扛过较强的热带气旋袭击并不少见,但沉没的亦不少见,幸存的船舶在甲板以上的部分也往往会因巨浪受到严重损害,而是否能扛过,气旋的强度、通过的相对位置、船员的经验、船体的可靠性和运气都是主要的因素。Laisang的船员较有经验,当即判断寻找避风位置已经不太可能,需要向东北方向继续航行,以避免遭遇东海南部的彭佳屿、钓鱼岛诸岛等岛礁而出现更大险情。但整个8月2日白天,气压仍在加速下降,下午五点跌破了970hpa,晚上八点多更跌破了950hpa,而九点则达到933.0hpa,台风的强度在此时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此时,船上自带的自记气压计已经触碰到刻度的底端(700mmHg/933.2hpa),无法再继续记录。船长只能使用他个人的水银气压计,以确保能够继续记录这次前所未有的事件。21时15分,经历一天多狂风巨浪袭击的Laisang奇迹般的进入了一片平静中,但同时气压达到了惊人的686.56mmHg(915.3hpa)。作为在海上航行二十多年,多次途径这一航线的船长而言,很快就能判断出,这是进入了台风的风眼之中。但他在这一生中,也是第一次经历有台风能有如此低的中心气压。这种平静持续了半个小时左右;21时45分,Laisang再度进入了眼墙之中,更为强劲的回南袭来,船体终于无法抗住,甲板出现了多处损伤。到了3日凌晨,海况终于逐渐好转,Laisang也终于可以确定脱离了险境。数日后,她也是安全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日本横滨。而另一艘货轮De Witte则远没有如此幸运;在8月2日她同样位于台风南侧,但作为刚出港不到两年的新船,她的甲板在当日即告严重损伤,并且随后在巨浪下,船舱进水,失去了动力。更为严重的是,在没有动力加上海浪冲击下,船体无法挽回的逐步开始倾斜。在此种情况下,船的沉没已经是倒计时,想要逃脱就只能靠救生艇或者听天由命了。或许是上天留了一条生路,在如此恶劣的海况下,船上的三条救生艇只有一条施放失败,其余两条则成功载住了全船人员而没有失事。但人力终究无法对抗狂暴的大自然,在台风远离之前,救生艇只能几乎待在原地,并眼睁睁的看着船逐渐沉没。到了8月3日白天,海况逐渐好转,船员们终于划着救生艇离开,并在稍后幸运地碰到了经过此地的另一艘轮船,其安全的援救了船员,并带他们去到了上海,这或许就是不幸之中少数值得庆幸的地方。由于De Witte在此次台风中沉没,徐家汇观象台在事后的报告中遂将其称作"De Witte"台风

    图1-3 Laisang过程记录

           从上文的资料中,我们发现,台风在东海南部时,其中心气压竟低至915hpa左右,据此推算其风力很可能达到ST,更有机会相当于五级台风下限水平。这在东海历史上相似路径的台风中是相当少见的。我们能想到的近似例子,就只有1958Grace和2006桑美了。Grace飞机实测达908hpa,而桑美则给浙闽交界一带带去历史级别的破坏。由于副高压顶,台风路径持续西折,8月3日凌晨转为接近平西,并加速接近闽北沿海。外围的基隆在2日深夜录得最低971.9hpa,台北974.4hpa。而根据经验,台风在浙南闽北近岸由于山地影响,其强度一般会明显减弱。而3日早晨,在大嵛山岛北侧海域避风的轮船Chi-yuen,其气压在经历一晚的加速下降后,于早晨6时45分左右,达到最低点710.7mmHg(947.5hpa),并且进入了两三分钟的风眼,经历了静风,同时也像很多经历风眼的船一样,观察到大量迷鸟困在风眼之中盘飞。其风向则发生NW-NNW-NNE-SSE-S的顺转,表明中心通过其南侧。而法国军舰Descartes,先前自福州出发向北航行,观察到台风将临后加速前往最近的避风港——三都澳避风,8月2日下午进入内港,但在台风强度威压之下,到了3日早晨,即使是曲折幽深的三都澳也难以屏蔽风浪。在8时20分,船载气压计录得了最低气压956.4hpa。其风向在此过程中发生了NW-WNW-W-WSW-SSW-S-SSE-SE的逆转,表明中心通过其北侧。而这也使我们能够推断,台风在登陆时还具有成熟风眼结构,且通过大嵛山岛和三都澳之间;由于Chi-yuen进眼而Descartes未进,中心可能距离大嵛山稍近。综合来看,风眼中心 (即登陆地)可能通过了霞浦县城略南侧的东冲半岛北部登陆时间7时20分左右,登陆时风眼半径20km左右。登陆时中心气压可能在940hpa左右,风力可能仍有四级台风水平。此外,登陆前后,牛山岛灯塔过程最低气压977.4hpa,乌坵屿灯塔最低979.2hpa,东引岛灯塔最低971.5hpa,福州海关最低约976.7hpa。

    图4-6 Chi-yuen过程记录

    图7 8月1日至3日台风态势推移

    图8 8月2日半夜天气图

    图9-10 各地实测情况、台风路径和局部放大(Courtesy @闽海星尘)

    站点/船舶名 位置 时间(LST) 过程最低气压/hpa 备注
    那霸 / 8.2 04-06 985.2 -
    石垣岛 / 8.2 1200 965.1 1720 33.5m/s
    台东 / 8.2 1600 979.4 -
    Laisang 26°44' 123°02' 8.2 2115-45 915.3 2115-45 in eye
    基隆 / 8.2 2230 971.9 -
    台北 / 8.3 0100 974.4 -
    Bombay 温州港外南侧 8.3 0300 977.2 -
    乌坵屿 / 8.3 0300 979.2 灯塔
    牛山岛 / 8.3 0400 977.4 灯塔
    澎湖 / 8.3 0500 986.6 -
    东引岛 / 8.3 0530 971.5 灯塔
    Chi-yuen 26°54' 120°19' 8.3 0645 947.5 few mins in eye
    Descartes 26°37.5' 119°45' 8.3 0820 956.4 -
    温州 / 8.3 0900 <984.7 海关
    La Surprise 福州海关附近 8.3 1000 976.7 -

    表1 各地实测情况 (着浅蓝色为眼内)

           作为登陆时仍具有四级台风左右强度和巨大环流的"De Witte"台风,其登陆时间又正好处于盛夏顶点,其自然不仅给登陆地附近造成巨大损失,同时还保留余威持续深入内陆,施加更为广泛的影响。在登陆闽北后,可能由于副高东退,其路径便逐渐转北,8月4日穿过浙赣交界附近进入安徽,随后进一步北上,5日进入山东西部,并在此处逐渐转向,重新进入渤海北部,并再次登陆辽东半岛,终于作为热带气旋的一生结束了。在文献记载中,台风直接和间接影响有记载的涉及到不限于福建、浙江、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多个省市,其威力可见一斑。兹自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 第四册 光绪二十七年 (1901)条中整理如下:

    福建省

    霞浦县 六月十八日(8.2),台风异常,海潮陡高数丈,倾圮塘屋无算,竹江村前隩一带石塘荡无片石,屋柱有悬于海者。

    浙江省

    瑞安县 六月十九二十等日(8.3-8.4),大风雨,坏屋拔木,早禾尽损,潮又大。

    平阳县 六、七月,两次风灾,海塘坏,淹田禾一千余亩,沿海各处尸棺暴露。

    象山县 六月十九日(8.3),大风,海溢,坏塘田。

    平湖县* 夏,海上飓风大作,独山石塘冲塌四十余丈。

    萧山县* 六月,霪雨浃旬,南沙一带致成泽国,而沿海尤甚。

    桐庐县* 夏大水。

    安徽省**

    太和县* 春夏多大风拔木。

    江苏省

    丹徒县 (六月)...乃十九日(8.3)东风狂吼,怒涛山立,直冲圩上,护圩者多则三四百人,少则数十人,尽遭漂没,各圩遂同时俱破。其蹲于屋顶或树上者,狂风一卷,屋与人、树皆沓,历三昼夜狂风始息。

    如皋县 六月二十日(8.4),东南风猝起,势挟潮涌,溢堤而上,沿江各州县圩岸冲破者千数百处,县境自张黄港以东,至碾砣港江浒长约十八九里,宽约里许,同时悉成泽国,田禾淹没,庐舍倒塌,人畜伤毙无算。

    吴县 六月十九至二十一日(8.3-8.5),连日大风,拔树塌屋无算。

    江都县 水,飓风为灾。

    泰兴县 六月,大雨兼旬,西南各乡间被淹浸。

    常熟市* 夏大水。

    丹阳县* 夏大水。

    金坛县* 大水,圩堤冲决。

    上海市

    崇明县 六月,飓风潮激,塘塌损。

    青浦县* 夏,霪雨伤稼。

    河南省

    商水县 六月二十日(8.4),大风雨。

    淮阳县 六月十九日(8.3),大风拔木,天寒如严冬。

    项城县 六月二十日(8.4),大风雨尽拔文庙柏树,拔去三十余株,坏屋舍无算。

    光山县 六月,大雨,烈风拔木掩禾,屋瓦如飞。

    山东省

    高唐县 六月下旬(8.4-8.13),霪雨大风四日,坏民房十之三四。

    汶上县 夏六月,大风雨数日夜,民屋北壁俱穿。

    寿光县 六月,狂风作,大木斯拔。

    武城县 六月二十日(8.4),大雨数日不止,民房多塌。

    临邑县 六月,大雨害禾稼。

    平原县 六月,霪雨,浃旬不止,民房多半倒塌,淹没田禾四千余顷。

    无棣县 夏六月,霪雨七日。

    阳信县 六月,城南雨雹如碗,小如卵;大雨害稼,各村庄房屋倾塌甚多。

    河北省

    南皮县 六月,大雨成灾。

    附:黄河并诸水决***

    邹平县 六月二十二日(8.6)黄河决。仁义、梁邹二乡漂没殆尽。

    章丘等 章丘陈家窑、惠民杨家大堤决口,沿河州县均被水。

    兰考县 六月,河溃堤,灌城,城外水深八九尺,淹没八十余村,坏庐舍无算,溺死者十四人。

    东平县 夏六月,清河在古台寺决口,附近十余村庄均被灾。

    汶上县 夏六月,...汶水决。

    *带此星号的表示可能与此次过程无关 (部分可能与注2中两次过程有关)。

    **安徽本还有多处记载夏季大水,但按其余资料比对来看,多发生于农历五月初十(6.25)和六月初二(7.18)前后,与此次台风无关。江浙沪也有部分类似情况。

    ***此处河决均与此次台风引发的降雨等有显著因果关系。

           可见文献记载数量之多(三十余地/条)和所涉范围之广(华东八省市)。8月3日晨台风登陆时,首先在浙中南、闽北沿海普遍引发了风暴潮、伴随强降雨和强风。这是台风本体强度的直接体现。此处举一例,可见一斑:直到近六十年后,调查人员在闽北霞浦、福鼎等地对当地群众调查走访台风Grace所造成灾害时,当地老人还称“1958Grace是近六十年来最强台风”,可见上一个强度和影响类似于Grace的台风很可能就是1901年"De Witte"台风。随着台风北上,由于台风环流较大,台风东北侧未受陆地磨损的西北强风逐渐在长江口、杭州湾等喇叭口海湾引起强烈的涨潮,长江口的风暴潮甚至一路上溯到镇江扬州一带,叠加前期六七月梅雨偏强造成的高基础水位,造成沿岸大范围堤坝围圩溃决;同时长江下游沿线也受到台风北侧倒槽影响出现强降雨。而8月4日随着台风中心北上至安徽,从河南南部到长江口的广大平原地区也普遍吹起了大风,虽然强度相较海上已经大幅减弱,但也有许多树木和脆弱的房屋被吹倒;同时,北方可能有弱冷空气或低涡存在,8月4日台风中心北进至安徽,其北侧倒槽与低涡合并,开始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和南部、河北南部引发持续性的对流性强降水(阳信"雨雹如碗,小如卵")。台风本体持续受到其南侧、东南侧的南海和太平洋水汽输送,导致强降雨能够长时间维持。8月5日,台风进入山东境内,随之山东西部各地也出现了大风天气。8月5日及以后,虽然台风本体已经北上东北并变性消散,但可能仍有一个低涡在山东西部一带维持,导致水汽能够继续输送上来,山东强降水并没有减弱(霪雨)。多日强降水使得脆弱的黄河堤防于8月6日在河南、山东多处崩溃,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同时,山东其他大小河流也多有出现决堤。山东各地的降水可能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末。此处,我们附上8月上旬受影响诸地区有仪器观测的降水量记录,可见和文献描述较为符合。但很可惜,当时降水中心的河南东部和山东内陆地区缺乏测站,使得这些数据很难反映完整的实况。

    (类似文章:【云海往事14】风海拾遗2:1901年超强台风“德威特”)

    站点/时间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8.10
    东碇岛 0 0 tr 50.8 41.1 3.8 tr 15.2 17.8 43.2
    厦门 0 10.4 tr 75.4 8.1 15.7 0 18.8 19.8 10.4
    乌坵屿 tr tr 29.2 54.6 53.3 33.0 37.6 0 0 0
    牛山岛 tr tr 9.1 77.2 148.1 27.4 35.6 0 0 0
    温州 0 0 81.3 40.6 1.8 10.4 19.3 10.7 0.3 0.8
    宁波 0 tr 24.1 7.1 2.5 7.6 4.3 0 0 0
    小龟山 0 0 0 0 tr 6.9 1.0 0 0 tr
    大戢山 0 0 5.1 0 0 2.5 0 0 0 0
    花鸟山 0 0 0 tr 2.5 9.1 0 0 0 tr
    佘山岛 0 0 0 0 0 0 0 0 0 0
    徐家汇 0 0 1.6 0 0 0.4 0 0 0 0
    镇江 0 0 0 0 tr 29.2 7.1 0 0 0
    芜湖 0 0 0 4.3 tr 2.3 1.5 0 0 0
    九江 0 0 0 3.6 39.1 0 0.8 17.0 0 3.3
    镆铘岛 1.5 0 0 0 0 0 0 0 0 0
    成山头 0 0 0 1.5 0 0 0 0 0 0
    砣矶岛 0 0 tr 106.7 14.7 8.9 8.1 0 0 0
    烟台 0 0 0 72.9 0 12.2 0 0 0 0
    青岛 2.6 0 15.6 3.7 0 0 0 9.6 0 0
    沙子口 0 8.6 11.0 11.2 17.2 19.6 5.6 0 0 0

     表2 各地8月上旬日降水状况 (tr=痕量,≥25mm≥50mm≥100mm)

    最后于 2023-12-26 23:16:11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还有-8条回复,登录后查看更多!

  • 联合rdy DG 2023-12-22 01:23:56
    0 引用 23

    十二、1902年9月日本关东"足尾台风"

           1902年9月27日晨,小笠原群岛上空,阴沉的低云开始逐渐密布。转眼之间,刚到下午两点,风力就已经急剧增大到暴风。到了晚上七点,东北狂风达到了顶峰,随后急剧减小,竟进入了静风状态。七点半时,气压也在眼中来到了最低点712.2mmHg(949.5hpa)。到了晚八点,在眼中一个小时后,父岛再度开始经受狂风的冲击,此时方向则转变为东南。这说明,此时一个有相当强度的台风中心自父岛南-西方极近处走西-西北向通过,父岛在眼中历经约一小时。按理来说,父岛北距日本关东的房总半岛最南端近900km,未转向时正常速度的台风即使接近走直线通过,也需要一天到一天半,考虑到曲线更长,实际上更是一般在一天半以上。但:28日凌晨5时-6时,台风中心通过八丈岛以西,5时40分八丈岛录得最低970.3hpa (八丈岛距房总半岛南端约200km);仅仅半天后,28日晨8时,台风中心竟已经奔袭到关东平原眼皮底下,中心抵达了相模滩东京湾口。此时,房总半岛南端的布良进眼并录得最低气压717.1mmHg(956.0hpa)8时20分横须贺眼内录得最低958.6hpa8时30分横滨眼内录得最低960.6hpa,为历史第三 (次于1917.10关东大台风和1899.10关东台风);此后台风略转向北北西移动,直接登陆东京沿岸;8时55分-9时5分,东京进入眼区并于9时录得最低960.2hpa,为历史第二。9时30分,熊谷最低965.2hpa,为历史第二;10时,宇都宫最低967.6hpa,前桥967.5hpa,均为历史第二(东京 熊谷及此二均仅次于1917.10关东大台风);10时20分,足尾铜矿山观测所最低966.2hpa。而后,台风快速穿越山区,11时30分日本海沿岸的新潟录得最低970.3hpa (历史第四,但JMA排行缺失,原因不明)。经计算,9月27日19时至28日8时约半天内台风的平均移速可达80-90km/h,这已经相当可怕,甚至接近一般台风转向后并入西风带前的极限速度。考虑到经父岛时其向西-西北移动,还未转向,则此台风转向后速度还要更快,甚至可能达100km/h。这一点可以轻松得到证实;因为仅仅半小时以后,台风中心就已经抵达五十多公里外的横滨沿海 (即移速100km/h以上),一小时后就抵达东京 (台风进入东京湾后因略向西转向而速度有所降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个台风移速异常之快呢?这就不得不用藤原效应解释了。而这次过程,可能也是历史上最早有明确证据的双台风藤原事件

           这里先转移到另一个台风。1902年9月18日左右,另一个台风在萨马岛以东生成,21日西北移至吕宋以东,随后沿着经典抛物线路径行进。26日,其转向通过琉球以东,同样于28日登陆日本,在三重县沿岸上陆,17时30分津市录得最低972.7hpa气压。从那霸的观测来看,此台风环流较大而移速缓慢,通过冲绳以东区域可能用了两天以上,直至接近近岸才有所加速,但仍明显慢于转向期台风正常速度。从此处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两个台风很有可能出现了互动,也就是藤原现象。具体来说*,刚开始互动时大环流在西,小环流在东,且大环流转向,小环流西行,这样一来在距离较远时小环流就会先加速西行(约9.26-9.27午),而后由于两者纬度逐渐接近,合力偏转而转北(9.27晚),而两台接近同向移动后,距离缩短,小环流台风就会在转向移速叠加吸引移速影响下急剧加速(9.27晚-9.28晨),到了28日早上东台风登陆时,两台中心距离已经只有600km左右,这就导致吸引力进一步加大,因此东台风西分量再一次出现并拉大,其在东京湾内由北北东转向北北西,径直登陆东京 (移向转变期间移速稍有降低,随后再度回复;具体来说,横滨-东京约30km用时半小时,折移速60km/h;东京-新潟约250公里用时2个半小时,折移速100km/h)。但随着纬度增加、靠近西风带,东北方向的引导力也在进一步加大,到28日中午压过了藤原的西-西南向吸引力 (因此时西台风还位于纪伊半岛以南近海),使合力方向再次东偏,这导致28日中午台风横穿本州岛进入日本海时,再度逐渐转向北北东方向移动,并再次略微减速,28日傍晚登陆北海道西岸,寿都18时30分录得最低970.2hpa (新潟-寿都约550km用时7小时,折移速~80km/h)。此后,台风进入鄂霍茨克海并转温。由于藤原期间,西台风始终受到西南-南向的藤原力,抵消了部分转向东北的引导力,因此其移速也慢于正常转向台风。

           由于台风移速极快,其在台风东侧的危险半圆叠加移速造成的风力极强,如布良最大持续风41.7m/s(20分钟平均,下同),铫子持续44.9m/s筑波山持续72.1m/s(海拔870m)。因此,台风在关东平原和东北地区造成猛烈的风灾和风暴潮 (主要是东京湾沿岸),并伴有强降雨,损失相当严重。根据事后报告**,神奈川县死亡21人,148间房屋倒塌 (主要为风暴潮导致);宫城县死亡21人,1081间房屋倒塌;山形县168人死亡8490间房屋倒塌福岛县受灾相当严重,227人死亡12643间房屋倒塌;群马县10人死亡;千叶县60人死亡;茨城县受灾最为严重,733人死亡28961间房屋倒塌。日本全国总计死亡至少1129,且至少51384间房屋倒塌。此外,东京湾内有一百艘以上各类船只搁浅或沉没。可能因为在足尾铜矿山附近受灾相对最为严重 (处于两山间谷地,受迎风坡效应当日日降水300mm以上)且具有代表性 (因矿山此前就长期因排污和矿工中毒问题遭受指责),事后此台风在民间即被称为"足尾台风"

    图1、2 各地最低气压、最大风速(未×0.7修正)

    余论:关于此台风的其他一些特点和演变

           由于父岛进眼时长为一小时,且并不通过台风中心,并且当时台风移速已经相当快(至少60km/h),则当时台风眼直径可能较大,可能达到100km量级。结合当时台风环流较小且中心气压大致在945hpa,可以推断此台风此前大概率至少置换过一次,且眼区的清空情况不算太好 (眼清空情况较好的一般会报告晚上能看到星星),符合置换后特点。这也指示台风生成日期远早于9.27、生成位置可能相当远洋且纬度不低,这也是符合1902年下半年强厄(ASO ONI +1.6)的表现。至于通过父岛后直至进入东京湾段,其各项表现较为近似于2019Faxai (除了移速外),因两者都是小环流,路径接近,都刚好卡位进入了东京湾。至于东京观察到仅进眼10分钟,显然是两侧陆地压迫导致缩眼,19Faxai在东京湾内时在雷达上也出现过类似现象。

    *此段藤原过程分析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另注意,马尼拉观象台月报称9.28下午两台风就已合并,显然判断有误。

    **此处死亡人数均算上了当时统计中的失踪人数;部分行政区如东京、栃木未见统计数据。房屋倒塌包括所有有关原因,如暴风、风暴潮、洪水、泥石流等等。

    最后于 2023-12-27 02:36:02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 联合rdy DG 2023-12-22 01:28:46
    0 引用 24

    十三、1904年8月奄美大岛台风

           1904年8月17日左右,一个低压在关岛西北方逐渐组织发展起来,并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19日,台风逐渐靠近琉球群岛北段,奄美大岛和那霸的气压均开始明显下降,早晨奄美大岛的气压即跌破1000hpa。中午,风速增强到烈风,稍后气压也跌破980hpa。两点半气压则跌至960hpa,风速进一步加大到30m/s以上。而14时58分左右,风力骤然减弱,同时三点一刻气压跌至最低值709.4mmHg(945.8hpa)。三点半以后的半个小时左右,风速更是只有不到5m/s,几乎处于完全静风状态。15时55分,风力重新开始回升,四点开始则迅速升高,气压也回升至950hpa以上。晚七点以后,风速减弱到烈风以下。

    图1-3 奄美大岛(名濑) 过程记录 (风速需×0.7修正)

           而8月19日傍晚,从马尼拉出发,经巴士海峡、台湾以东航向长崎的美国运输船Sherman,在东海东部接近目的地时,也卷入了这场台风中心。北北东大风不断加大,气压在半夜左右跌破980hpa,风向并转至东北东。到了20日凌晨三点,气压跌破950hpa后下降速度逐渐变慢,最后于3时45分到4点跌到最低值710mmHg(946.6hpa)。但此间,风速却毫无降低迹象,但风向则由ENE转至N-NNW,四点以后又转至NW-WNW, 由于台风中心此时正沿北-北北西路径向前推进,则船应在中心西侧未进眼。由于此前名濑进眼时中心气压约为945hpa,此次船未进眼却也仅有946.6hpa,则此半天内台风中心气压可能还略有下降,经过Sherman的CPA时中心气压当在940hpa或以下。随后,台风在济州岛东南略微转向东北东,并于半天后登陆韩国东南部。此台风在奄美诸岛、九州西部和韩国南部造成了广泛的水害和强风,有数百座房屋倒塌,但似乎并未有人员伤亡。

     

    图4、5 Sherman过程记录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前所未有活跃的1905年,此年是本表首次收录10个及以上台风 (此后还有1914、1940年等),也是纪录强台风相当多的一年(即≤950hpa;5个,和1912、1914等并列最多),记录最低气压达到了920hpa。不仅如此,其时间、空间覆盖范围也相当广。敬请期待后续——十四~二十:1905年风季专题

    最后于 2023-12-28 00:10:39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 联合rdy DG 2023-12-27 12:56:02
    0 引用 25

    十四、1905年4月密克罗尼西亚大台风

           密克罗尼西亚,在地理上指主要位于西北太平洋低纬,包括帕劳、雅浦、(西/东)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等的一大片岛群,其原意为“小岛群岛”,指此岛群除马里亚纳群岛外,多由狭小低平的珊瑚环礁及潟湖中心的死火山顶部组成。此群岛大部分靠近赤道,属于常年夏季的热带海洋性气候,除马里亚纳群岛外几乎全部位于10N以南。在我们风迷印象中,马里亚纳诸岛如关岛、塞班岛正处于西太洋面中部较低纬地区,常年,尤其是秋冬会频繁受到台风影响;而处于10N以下的加罗林群岛,在平时除了常常作为台风源地以外,鲜少在台风有关报道中出现身影。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以前,气象学界就普遍认为,由于地转偏向力缺乏,热带气旋不可能在8N/S以下生成。在今天完善的观测条件下,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翻这一结论。但,实际上大部分热带气旋即使低于这一纬度生成,也仅仅是在生成时期和发展前期处在这一区域;而真正在生命史中长期停留在这一区域的,或者说在其发展顶峰阶段影响这一区域的,确实是相当少见。从诸多调查统计来看,在西北太平洋这类台风的重现期平均约是十年以上。而具体到各个岛礁,可能一个人在一生中也碰到不了两三次,而且随着纬度降低还会急剧减少。在二战后,这种例子举例如1958Ophelia(马绍尔、东加罗林),1990Mike(帕劳),2012宝霞(帕劳、棉兰老)等等。而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在极少的观测数据和实地走访下,还是能发现数次显著影响了这一区域的台风,正是这些例子推翻了学界的上述结论。而此中,就包括1905年连续出现的两次,即4月中下旬先后严重影响东、西加罗林群岛,最后登陆菲律宾的本节台风;6月底7月初严重影响马绍尔群岛的下一节所述台风。而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即是1907年3月掠过西加罗林群岛的“好星期五”(Good Friday)台风,将在以后详细讨论。事实上,虽然这些岛礁受强台风影响频率极低,但一旦经历一次,由于其多为珊瑚礁沙岛、地势低平,其灾害就算平均到重现期内,仍然会相当严重,一旦碰到风暴潮,整个岛被淹没是很大概率的事,较小的岛上甚至可能会海岸线明显改变乃至整个岛直接消失,灾后还经常由于植被破坏发生食物缺乏,因此显然不应被忽略或轻视。

           1905年,作为德国殖民地的加罗林群岛终于开始被德国有效统治起来,因此记录也开始更加丰富。4月18日,东加罗林群岛最东南端的Kosrae岛(~5°19.5'N 163°0.5'E)东岸,突然涌起了自东而来的长浪,数座沙滩上的茅屋被大浪带走。倘若以现代观点来看,这就是台风到来前常见的涌浪;但对于极少经历台风 (此岛上两次受台风明显影响在1891、1874;虽然间隔不太远,但仍足以使人遗忘;而且,前两次台风均没有中心直接袭击本岛)、对此不敏感的岛民来说,他们是很难意识到这一点的。4月19日凌晨开始,岛上的风力首先开始加大起来。随后,风暴潮也渐次涌起,到早晨,风向也逐渐从NW顺转为N、NE。到了上午九点左右,台风风眼正式通过岛南部或其极近海,当时在岛上的一个瑞典商人录得了最低气压720mmHg(959.9hpa)*。仅仅中午十一点,台风的影响就几乎完全过去。此次台风,岛上绝大多数椰子树叶子和果实都全数被吹走 (“剃光头”),大部分房屋严重损坏或倒塌,临近海岸的房屋几乎都被冲毁。所幸由于部分面包树未被完全吹秃,以及岛上还有根茎类植物可供食用,居民并未发生明显食物短缺。且由于此岛大部海拔较高,风暴潮造成的影响并不太重。据统计,岛上有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多数是因为被房屋上吹散的木板和碎屑击中)。根据资料和破坏程度,我们可以推断此台风在经过Kosrae时中心气压约在950hpa左右风速大约在三级台风级别,且环流比较小。且由于马绍尔群岛均没有对此次台风的报告,我们可以推断此次台风在经过Kosrae时可能处于首次增强期,且生成地大致在Jaluit环礁南南西-西南方,即约3.5-4.5N, 166-168E这一范围内,生成日期可能在4月16-17日**。在通过Kosrae后,台风进一步增强,向着一连串岛礁的下一个奔袭而去。

    *原纪录为620mmHg(826.6hpa),显然不可能,根据波纳佩实测及破坏程度修正至720mmHg。

    **有一旁证,即4.15-16 Abaiang环礁(~1°44'N 173°0'E)的观测显示其西侧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槽状系统,同时16日白天此处风力最大。此台风很可能就自此槽中部脱胎。

           台风的下一个目标,是Pingelap环礁(~6º13'N 160º42'E)、Mokil环礁(~6º41'N 159º45.5'E)和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中心——波纳佩岛。19日晚8时至11时,台风掠过了Pingelap以北。同Kosrae类似,岛上大部分椰子树被吹秃,摧毁了所有房屋,很多居民被碎屑击中而伤亡。甚至一座石质教堂也被完全破坏,个人推测可能与风暴潮有关。据报告,有4人左右直接受影响而死亡,另有一百余人死于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食物短缺引起的饥荒和流行病。20日凌晨0至4时,台风又通过Mokil以南。类似的,岛上大部分房屋也被摧毁,有一人死亡,不过此后岛上并未发生严重饥荒。在波纳佩岛上,20日大约接近中午时开始起风,此时气压跌破1000hpa;到了下午三点左右,气压下跌至最低值713mmHg(950.6hpa), 此时眼区大约通过了波纳佩岛北部;但到了下午五点气压又急剧回升到接近1000hpa,同时风力明显减弱。风向为N-SE-S的顺转。这几个岛礁的观测都显示了此台风相当小的环流:根据自Kosrae至波纳佩约570km用时30小时左右来看,台风速度约为19km/h,为正常水平;但即使是正中中心的波纳佩岛其主要影响也仅持续约6小时,则此台风的烈风圈半径很可能仅60km左右,与著名的袭击厦门的子弹台5903Iris类似 (shear认为其在55-65km)。同时其眼径也较小,可能直径在10-15km。通过波纳佩岛时,显然强度略有加强,中心气压在945-950hpa,同时风速可能达到四级台风下限。波纳佩岛上大部分椰子树同样被吹秃,而且其中一些甚至被吹倒;面包树大部分也被吹秃,一部分被连根拔起甩出去。香蕉树也全数被毁,岛民饲养的猪也大部分死亡。根据事后调查形容,从船上远望波纳佩岛中央的山几乎是秃的。岛上所有房屋均被摧毁,包括最坚固的教堂和德国总督的住所 (只剩下石质基座和柱子)。同时,岛北侧遭受了严重的风暴潮袭击,北岸的科洛尼亚港有一条船被风暴潮直接甩到港口的房顶上。在港口附近的数艘德国政府船只也被推到环礁上而搁浅。其中,新建成的帆船Ponape成功脱困,而其余的则被迫报废。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后Ponape还将在Woleai环礁直面一场更为猛烈的台风 (上文提到的1907年3月“好星期五”台风),此是后话。最后,波纳佩岛上大约有18人死亡,三百多人受伤。

           随后,台风继续向西北西方向行去。在无人的Oroluk环礁(~7º32'N 155º18'E)上,德国政府种植的椰子林大部分被毁。Minto环礁(~8º7'N 154º17'E)露出水面的部分被冲刷殆尽。21日傍晚18时左右,台风袭击了Murilo环礁 (~8º41'N 152º20'E),一艘载有7人的独木舟沉没,岛上少量椰子树被摧毁。临近的Nomwin环礁(~8º34'N 151º54'E)破坏稍强,有3人左右死亡,椰子树被部分破坏。这可能指示台风在此段有所减弱,且通过了Nomwin环礁南侧。但更南侧的楚克环礁仅仅只有最北端受到一定影响,说明此时台风环流仍然很小(21日楚克环礁日降水55.9mm, 说明仅受台风外围雨带影响,但风力应不大)。鉴于Murilo环礁北端和楚克环礁北端距离为130km左右,此时台风的烈风圈半径可能仍然不超过70km22日凌晨5点左右,台风中心经过了Nanomuito环礁西南端的Ulul岛(~8°35'N 149°41'E),岛上的椰子树90%以上被完全摧毁,是4月19日以来经过的岛中最严重的。这可能说明台风在此段再次达到了巅峰,并且强于4.19的第一次巅峰 (和通过波纳佩后到Murilo环礁间可能存在的第二次巅峰)。但Nanomuito环礁北端的几个小岛(距Ulul 60-70km)受到的影响较为轻微,再次说明了此台风环流之小。随后,台风中心还经过了Gaferut环礁(~9º14'N 145º23'E)附近 (约在23日凌晨)。

           台风持续稳定向西北西移动。在4月22日到23日,北侧的关岛开始感受到台风最外围雨带的影响,下起了阵雨,风向由东北逐渐转为东北东,23日气压略微下降并达到最低。大约此时 (~23日晚?),台风从关岛南南西侧很远处通过CPA。随后,台风约在24-25日通过雅浦以北较远处。雅浦东侧的Ulithi和Fais环礁并未感觉到明显影响。在26日下午,菲律宾群岛最东侧进入了台风最外围等压圈,这使远东的天气通报网络首次注意到这个台风。同时,萨马岛东岸等地也感受到了自东而来逐渐增大的长浪。27日,随着吕宋东南部和萨马岛的气压进一步下降,马尼拉观象台得以更精确的判断台风的位置,并向上述区域发送了台风警报。28日,随着吕宋东南端黎牙实比的风向出现N-NW-SW的逆转,台风通过了其北侧,并约在当日下午-傍晚登陆或擦过卡坦端内斯岛北部。在菲律宾近岸,台风强度可能有一些减弱,并逐渐转向西北。28日深夜-29日凌晨,台风通过了Daet以北,并于29日下午登陆Baler以南近处,Baler于18时录得最低气压983.9hpa。登陆吕宋岛时,显然台风强度已经减弱,中心气压必然不低于960hpa,最可能在970hpa上下,风力可能相当于一级台风。深夜,台风中心通过碧瑶附近,碧瑶同样录得最低983.9hpa。30日凌晨,台风再次出海,进入南海东北部。最后,台风可能于30日白天在南海东北部转向,在5.1-5.2穿过巴士海峡再次进入主洋面,随后转温。

           终其一生,这个台风行进了超过6000km (此长度截至今日在西太所有台风中可以排行前五十; source: 数字台风网),生命史达半个月,在暮春的低纬洋面上,无疑是一场华丽的表演,也带来了许多启示。可能是随着全球变暖,西太能在低纬走出这种路径的台风似乎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它下一次将会何时出现,而那时,又会带来些什么呢?

    图1 台风在加罗林群岛通过过程 (路径时间下同;虚线为猜测)

    另注:R35应为R34

    图2 台风全路径 (菲律宾、台湾时间按UTC+8折算,Yap UTC+9, 关岛 UTC+10, 其余同上)

    最后于 2024-01-01 22:45:25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 联合rdy DG 2023-12-27 12:57:11
    0 引用 26

    十五、1905年6-7月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大台风

           如果说东、西加罗林群岛还经常作为台风源地,可以算不太少受到台风影响的话,那更东侧,位于160-175E,同样处于低纬的马绍尔群岛,其受台风影响的频率还要更少一个档次。哪怕是厄年,也最多是台风发源区扩展至此罢了。而且此时由于中太洋中槽的影响,台风并不容易在此处保持稳定西-西北西行进;要以较强强度影响这片群岛,基本很大可能就是在台风发生频率更低的中太平洋生成,西行进入此区域了,1958年1月的Ophelia即是如此。而同样作为厄年的1905年,就也诞生了一个这样的台风。而不同于这类台风常生成于冬春,这次台风则发生在即将进入盛夏的6月末7月初。

    (先更新路径,文本明天更新)

    最后于 2024-10-21 00:52:34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 联合rdy DG 2023-12-27 13:01:26
    0 引用 27

    十六、1905年8月对马台风

    (待续)

  • 联合rdy DG 2023-12-27 13:06:01
    0 引用 28

    十七、1905年8-9月塞班岛-上海以东-朝鲜半岛台风

    (待续)

    最后于 2025-02-19 15:34:31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 联合rdy DG 2023-12-27 13:08:23
    0 引用 29

    十八、1905年9月菲律宾萨马-吕宋"Cantabria"台风

    (待续)

    最后于 2025-02-19 15:35:55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 联合rdy DG 2023-12-27 13:10:05
    0 引用 30

    十九、1905年11月冲绳台风

    (待续)

    最后于 2025-02-19 15:36:14 被联合rdy编辑 ,原因:
返回
发新帖